我行业经历几十年的发展,环保工程及设施数量激增,但在这个过程中,行业秩序没有完全构建,市场鱼龙混杂,企业野蛮生长。国环保
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以前的无序发展将不复存在,未来的环保市场将更加规范,这种产业底层的变革正在开启行业新的发展趋势。
2024 年伊始,本文综合近几年国家的政策以及行业的发展状况,提炼出 5 个关键词来解读环保行业的发展趋势,分别是产业升级、循环经济、运营为王、深耕赛道、智慧转型。
常态监管开启产业升级变革
回顾我国环保行业的发展史,不难看出,前半场主要是为了解决一些尖锐突出的环保问题,比如因环保督察而曝出的“私设暗管、偷拍超标废水”、“大量强碱性冶炼废渣堆填侵占滩涂约 600 亩”、“企业无证非法开采,毁坏大片林地,破坏生态”等问题。
也就是说,上半场环保行业的重心是放在了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上,比如大量建设脱硫脱硝工程,污水厂以及其它环保设施。而目前来看,前半场的环保工作已经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水、气、固领域的环境指标都有所好转。
到了环保发展的下半场,叠加双碳目标的大背景,政策和产业的重心也发生了转变,对于环保的要求也从“量变”过渡到“质变”。比如环境监测行业,2022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中就提出,要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
需求升级的同时也带来了环保技术的升级迭代,朝着更低碳,以及更经济的方向发展。以前我国的环保技术跟国际水平相差甚远,而随着环保行业的发展,大气领域的技术已取得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科技成果,比如,臭氧氧化协同液相吸收脱硫脱硝关键技术与装备、基于特种金属膜干法冶炼炉高温荒煤气净化及资源化技术、满足国 VI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尾气治理催化剂制备技术等。水领域也出现了大批优秀的企业,在污水治理等技术上也实现了新的突破,比如城市污水短程反硝化耦合部分厌氧氨氧化深度脱氮技术、全流程节能降耗精准运行控制技术、纳米平板陶瓷膜污水处理技术及一体化装备等。
如果说以前的环保行业只要能生产设备,做做工程就可以滋润的活着,那么之后的环保行业,就必须要有更优的技术,才能拥有安身立命之根本。
随着我国环保行业发展的越来越成熟,过去末端治理的思路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场景。尤其是当“双碳”目标提出以后,我国环保事业的价值,已经不仅仅是体现在治理污染这回事儿上了。
十四五开年,国家发改委就印发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基本建立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此后,环保行业所秉持的思路就该是“源头减量化+资源化+末端治理”。尤其是资源化,是实现环保价值的关键一环。
由于我国是缺水型国家,且工、农业用水量巨大,而通过污水资源再生,才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途径。在水处理行业中,“污水资源化”趋势日渐明显,有望在 2025 年之前成长为千亿规模的市场。
而在固废行业,资源化同样重要。我国固废产量多,种类也非常多,具有污染和资源的双重属性,不管是垃圾焚烧,还是危废等行业,减污降碳资源化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不管是水处理,还是固废行业,各龙头企业都在积极布局资源化。环保进入下半场,资源化已是各企业必争之地。
在过去,当我们提到污染治理时,本质上说的是对污染物进行末端治理,是先排放,后治理的思路。随着前期国家对污染进行了大力治理之后,该建的工程都建了,该有的设备也都有了,后期明显感觉环保行业的增长颇为迟缓。大家明显感觉订单变少了,钱难赚了。
回看 2023 年一些头部上市公司的业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实是由于工程类业务的减少。这说明环保行业的增量市场在逐渐缩小,未来存量市场会成为环保行业的中心战场。这也意味着环保行业发展的逻辑已经从之前的工程时代转变为运营时代,如何把运营市场玩出花来,对每个身处其中的企业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如果说过去对环保的要求是能用就好,那么现在不光是能用,还得看经济不经济,节能不节能,高效不高效。拿水处理来说,提质增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简单点,提质就意味着技术要更好更先进的,增效就意味着设备要更节能的,另外,运营涉及更多琐碎的事,就需要更完善的巡检,报警,加药等系统,做到以上这些其实问题不大,唯一一点,成本高了就是问题。
所以,难点就在于如何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能够控制成本,这也是各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十大报告中,国家提出了一个重点词汇——“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过去十年,国家及各类污染主体在治污上的投资高达 10 万亿级别,导致我国环保设施数量激增,不光如此,环保行业的企业数量也在高速增长。
但随之更明显的环保问题也被暴露出来,比如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的工程,甚至是建好以后就躺着晒太阳,从不运行的工程,如此的量变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质变。
我国环保事业起步较晚,在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等各个方面,我国还是与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钱让人家赚了不说,将来有一天还可能面临“卡脖子”的问题,国家之所以要提出“高质量发展”,也是要避免“卡脖子”等问题的出现。
那么,怎么才能高质量发展?“专精特新”是重要抓手。
2021 年,国家发布《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和质量。2022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 ,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2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中指出,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一批关键行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专精特新,也就是战略上的聚焦,不要求盘子做得有多大,而是一定要有创新能力,能对我国环保事业的某一环节作出强有力支撑,这就要求企业更加专注深耕自己的赛道,争当自己赛道上的隐形冠军。比如,近年来环境监测作为一个细分赛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许多环企深耕环境监测领域,获得了“专精特新”的称号。
事实上,经过几年政策的扶持,业内已经出现了大批专注本赛道的隐形冠军。作为环保企业,不光要用心做好自己的赛道和产品,同时也需要关注行业发展现状,掌握更多市场信息,方能做到知己知彼。
数字化浪潮已经席卷全球,如今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要借助科技走向智慧化,环保行业也不例外。
为什么智慧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就好比上战场,大家都换上了热武器,而你还用着冷兵器,这对你来说简直是降维打击,如果不升级换代,如何还能有立足之地?
环保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拿污水厂运营来说,加药的时候加多少?平时怎么控制水温、pH?出水超标了怎么调控工艺路线?设备故障怎么维修?怎么优化成本?过往基本是靠人工经验。
人工的问题就在于,第一,对量不能很精细的去把控,从而导致成本的浪费;第二,人员水平不稳定,导致运营水平不稳定,这对出水水质是否达标造成一定风险。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经验是无价的,但是厂里老师傅们的经验却无法被记录保存下来,人走了,这些宝贵的经验也随之而走,无法为企业赋能。
而进行智慧化升级后,这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通过智慧化系统对每个工艺环节以及设备进行精细化控制,不光可以实现安全稳定的运行,更重要的是,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和物料的消耗,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许多环保企业很早就开始了智慧化布局,比如粤海水务,北控水务,三峡集团,深圳水务等,未来 3 年,智慧化将是企业立足之根本。
环保行业发展至今,行业的需求也不再仅是之前单一的治污需求,在“双碳”背景之下,更多新的复杂的需求都接踵而至,资源化、智慧化等新的机遇也将出现。
如何从末端治理走向全领域绿色化改造延伸,找到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价值,是几乎所有环保企业所面临的挑战。
因为在环保行业下半场,每一个赛道都将迎来激烈的争夺战,在这场新的战斗中,只有那些在细分领域扎得足够深的玩家才能笑到最后。
来源:世环会WieTec丨世环通
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